我当代表的这些年
2024年,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,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。这70年,是中国式民主前进的70年,是国家法治体系逐步完善的70年,更是人民参与国家决策、见证国家发展的70年。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,能够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伟大实践,我觉得无比幸运、万分自豪。
2018年,我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,是红寺堡开发以来的第一位全国人大代表。当时,大家在惊叹的同时也在质疑:一个初中毕业的农村妇女能不能当好全国人大代表?别说别人质疑了,我自己也很忐忑:从基层一线到庄严会堂,我要去做什么,怎么做才能当好人大代表?带着这种质疑和忐忑,我奔赴全国两会现场。
对我来说,这是一个睁眼看中国的过程。从我的锅碗瓢盆、田间地头中暂时脱离,来到我向往的北京,看到了在课本中见过的人民大会堂。那一刻,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国家、什么是人民、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。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,大家怀着同样的心情,积极为国家发展、人民幸福建言献策。我想,这既是“小我”的表达,也是“大我”的具体展现。
2022年,我被宁夏代表团推荐去走代表通道。在那么多光辉耀眼的人大代表中,我觉得我的故事毫不起眼,我要在代表通道上讲什么?想来想去,我决定讲一讲宁夏的易地搬迁,讲讲我们的脱贫攻坚。站在代表通道的那一刻,我在心里给自己鼓劲:我是个农民,因为我来自欠发达地区,所以我更要讲好我们的故事,大声告诉所有人,在党中央的带领下,宁夏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宁夏,西海固也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西海固了。那一刻,我觉得我讲的不是我一个人的故事,而是宁夏150万移民群众共同的故事;也不是我一个人改变了命运,而是我们所有人都改变了命运。这就是我们制度的优越性,是国家的力量带给了地区和个人的改变。
2023年,我又被推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。我经常应邀到全区各地各单位宣讲两会精神。面对不同的人群做不同的讲述和探讨,尽量将自己理解的文件精神,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清楚。宣讲的过程,其实也是自己重新学习、总结梳理的过程。2024年,江西省人大代表来宁夏培训,由深圳人大培训中心承办。承办方问我能不能讲一场代表履职的课,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答应了。这是我第一次给外省的人大代表做分享。我报告的主题是“彰显制度优势 讲好代表履职故事”。第一场讲完,江西省人大的领导和培训中心的老师都很满意,又连着给我安排了4场市一级的人大代表培训,让我讲同一个主题。最让我意外的是,讲完之后,一位江西省人大代表特意租车到吴忠,一定要跟我再当面聊聊。其实在那一刻,我并不觉得我有多么“能讲”,而是感慨我是如此幸运,能够有机会在全国人大的平台上成长进步。
对于我们这些来自基层的代表,履职的过程其实也是开阔眼界、成就自我的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需要感谢的人和事太多太多,需要表达的心情也太多太多。这是一段独特的人生经历,也是我生命中难以磨灭的印记。
(作者系第十三届、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)
责任编辑:汪晓慧